ag凯发旗舰厅 > 伟人事迹 > 中国民族英雄的事迹

中国民族英雄的事迹(5篇)-ag凯发旗舰厅

时间: 金浪 伟人事迹

中国民族英雄的事迹(5篇)

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关于中国民族英雄的事迹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民族英雄的事迹(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民族英雄的事迹【篇1】

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立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在《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里,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的英雄事迹,那里再做一些简述。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立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_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我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终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中国民族英雄的事迹【篇2】

1927年3月,赵尚志在长春被捕,关押在吉林监狱。他曾争取看守,组织难友为要求罢免典狱长进行了绝食斗争。结果,这个虐待“犯人”,欺压看守的典狱长终被解除职务。吉林监狱新来一位姓刘的“教悔师”,专给政洽犯讲孔孟之道。赵尚志感到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与以前死心塌地替敌人卖命的教悔师有些不同。赵尚志经常假借请教为名,与他探讨问题,有意地靠近他,做争取工作。而这位教悔师对赵尚志的敢说敢干、爱国爱民的精神也表示十分钦佩。

经过多次接触,使这位教悔师认识到自己为军阀卖命、“助纣为虐”的耻辱。结果,这位教悔师不但没使赵尚志“改邪”,反倒是他自己“归正”了。他在赵尚志的教育、争取下终于改变了立场。后来,他利用公开合法的身份多次掩护我党同志在狱中的活动,协助赵尚志在狱中开展斗争。1929年5月,赵尚志出狱后,根据这位教悔师的思想觉悟程度和实际表现,还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在敌人监狱里的一名地下工作者。

1930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他的身份被暴露,赵尚志在沈阳再次被捕。敌人十分重视对他的审讯。敌人见他年轻,就软硬兼施,妄图使他开口,供出我党活动的机密。但不管是在敌人血腥的皮鞭下,还是甜言蜜语中,都未能动摇赵尚志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面对凶残的敌人,他毫不屈服,痛骂审讯他的人是“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封建军阀的孝子贤孙”。每次受刑之后,他都高唱革命歌曲回到牢房。气急败坏的敌人对他无计可施,称他是个“疯子”。不久,敌人对赵尚志等同案人进行会审,他利用这一机会,把敌人的“审讯庭”变成了控诉敌人罪行的“讲台”。他挺身而出,据理抗争,质问敌人:青年爱国何罪之有?他和同案人一起控诉敌人严刑逼供、强迫画押的罪行,他还要求敌人把叛徒拉出来,和他当面对证。结果叛徒在革命同志巍然正气面前被吓得战战兢兢,不敢出证,弄得敌人面面相觑,只得狼狈收场。

这次在沈阳监狱里,敌人又让他去听“教悔课”。这里的“教悔课”是由一个反动牧师给讲“福音书”。赵尚志为了搅乱敌人的反动宣传,利用一切机会与敌人作斗争,便在上课时故意向牧师提出问题:什么叫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是什么?把无辜的爱国青年关押起来是谁有罪?赵尚志能说善讲,古今中外、耶稣基督、三民主义、政治法律,他都能讲出个名堂。他所提出的问题,牧师往往回答不上来,常常被弄得瞠目结舌,不时受到嘲笑。继之,赵尚志便侃侃而谈,大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敌人的“课堂”变成了他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的“讲台”。带着颓丧神情的反动牧师为了摆脱尴尬难堪的场面,不得不夹起“福音书”退出讲台。后来,牧师以“不堪教化”、“罪不可赎”为名,拒绝赵尚志继续听讲。而敌人也不再强迫他去上“教悔课”了,怕他搅乱讲堂。这之后,敌人对赵尚志等既不宣判也不复审,而把他们一直押在狱中。

中国民族英雄的事迹【篇3】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籍贯河东平阳(属今山西临汾)。霍去病少年时生活在奴婢群中,贫贱艰苦。但他随舅父卫青习武,骑射、击刺技艺超群,体魄健壮,寡言守信,智勇兼备。霍去病18岁即为天子侍中(皇帝身边保卫安全的官),同年便随大将军卫青参加与匈奴右贤王争夺河南地(今河套地区)的最后一战,号“票姚校尉”。他率领800精骑,距大军数百里之遥,乘匈奴不备,选择便于进攻的目标,出奇制胜,斩杀敌兵1028人,首战告捷,被封为冠军候。公元前119年,汉朝决定派卫青、霍去病率骑兵5万,步兵几十万人合围漠北。

霍去病出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右北平(今河北平泉县一带),卫青出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分兵越过沙漠,寻求与单于决战。根据沙漠作战的特点,霍去病大胆选用部分降汉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时间较长的汉人为军校,造成熟知匈奴军情和漠北物候的优势。率领有向导的轻骑兵,离开基地,深入敌后,“取食于敌”,“追奔逐北”两千多里,寻找单于。由于单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离候山(今何地不详),渡弓卢水(今蒙古克鲁伦河),与匈奴左贤王(辖匈奴东部地方的最高长官)部酣战,结果获匈奴顿头等3小王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共斩俘7万余人,匈奴左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卫两军终于胜利会师于瀚海(今贝加尔湖),为庆战功,在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德尔山)立祭天高坛,在姑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开祭地广场,后班师凯旋。

此役收复大漠以南所有土地,屯田筑垒防御匈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解除了西汉初年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霍去病也晋升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两年后,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由披铁甲的官兵列队将灵柩护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东,葬于外形仿祁连山状的高大墓中,墓前还有汉武帝为表彰其战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圆雕石刻。上书其座右铭:“匈奴末灭,何以家为!”李白《乐府诗胡无人》写道:“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虎剑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中国民族英雄的事迹【篇4】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应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景。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忙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明白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明白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职责,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日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期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期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中国民族英雄的事迹【篇5】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终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向用原先的名字。但很少有人明白,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之后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立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到达数千人。之后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

3213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