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凯发旗舰厅 > 伟人事迹 > 科学家钱学森的事迹

科学家钱学森的事迹(精选5篇)-ag凯发旗舰厅

时间: 金浪 伟人事迹

科学家钱学森的事迹(精选5篇)

钱学森,科学家。中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导弹之父;你知道哪些科学家钱学森的事迹?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科学家钱学森的事迹(精选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家钱学森的事迹(精选篇1)

今天下午班会课我们看了介绍中国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他的生平。

记忆最深的是电影里他对美国人说的“我回到中国,还可以种苹果,没有我不能做的,只要我想做”回到祖国后,为了国家的事业发展,他整日不着家的工作,近乎偏执的坚持,终于迎来了最终的成功。

到了发射的那一天,他想到他与那些美国人的对话,说道“这就是我所种下的苹果。”这便证明了:只要你想做,肯下功夫,绝对没有做不到的。我想,在我们学习中,也应做到这样:敢于努力,敢于拼搏,你愿意,你去尝试,那么你也可以做到。

这只是对钱学森的一段正面描写,影片中还有很多侧面描写,如,一些将士们对他的崇拜,还有一群崇拜他的小战士们跑过来看钱学森的镜头,钱学森说:“我和你们一样,是个老兵,我们是战友啊”突出了他的谦逊。

不过最为人熟知的还是他在归来前备受美国政府迫害的故事,面对美国的迫害,钱学森毫不妥协,一心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回国!”,为了国家的核事业,他选择放弃在美国施展才华的机会,听过道路上的坎坷,坚持自己回国的信念,终于在五年后回到了祖国。当然,这种作为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在别人身上也能看到,如,邓稼先。

现在有许多人都出国留学,也有学成归来的,但在当时,可能不会有谁想回到条件并不好的地方,但钱学森脑子里此时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回国,无论怎样都阻止不了他回国,可见他的爱国心有多么强烈。

我们也许成为不了像他那样的大科学家,但他的爱国之心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我们也可以尽一份爱国之心,努力学习,服务祖国。

科学家钱学森的事迹(精选篇2)

美海军次长:宁可毙了他,也不能放他归国

1950年6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一个中国人的造访让当时的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陷入了不安。

造访者刚刚离开办公室,金贝尔立即拨通司法部的电话:“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这个中国人就是钱学森。

1934年暑假,钱学森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生;钱学森的故事,1936年10月,钱学森由麻省理工学院转到了加州理工学院,追随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

1937年秋,钱学森和同学组成了研究火箭的技术小组,此后参与了美国首个军用远程火箭的设计;钱学森的故事,此外,钱学森和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并被授予上校军衔。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和家人不禁心潮澎湃。钱学森的故事,怀着回家的梦,1950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找到了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提出了回国的想法。

在海岛拘留所:被拘留了15日,瘦了15公斤

钱学森的故事,1950年8月29日,钱学森和妻子蒋英买到了船票,洛杉矶海关却通知不得离境,理由是在他的行李中有近八百公斤的草图、笔记和照片,都是“文件”。

1950年8月30日,钱学森家中的门被敲开了,两位带着手铐和手枪的移民局稽查站在了他家门口。钱学森的故事,钱学森吻了吻妻儿,便被夹在两个美国人中间离去了。

随后,他被送往了特米那岛拘留所。钱学森的故事,拘留所在太平洋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岛上,白天,他被无休止地审讯;夜里,每隔十分钟,看管便打开一次牢房的电灯,用强光刺激他的眼睛,不准他睡觉。

蒋英回忆,“去接他出来的时候他一言不发,你问他什么他点点头,他摇摇头……他不会说话了,体重15天之内他掉了15公斤。”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钱学森总是在家里摆好3只轻便的箱子,以便随时可以动身回国。

科学家钱学森的事迹(精选篇3)

翻开共和国的年谱,人们清楚地看到,从1956年到1968年,短短的12年间,中国在一无资料、二无技术,经济基础薄弱,外国专家突然撤走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因难,自行设计、制造,试验并成功地发射了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取得了进入世界军事强国行列的入门卷,令世人刮目相看。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近乎天方夜谭式的神话。

“两弹一星”,石破天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欢欣鼓舞,帝国主义胆战心惊。

这一伟大成就是巨人的决心,伟人的筹谋,将军的指挥和广大指战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团结奋斗的结晶,是火箭、导弹和卫星的总设计师钱学森精心绘制的杰作。

本文将与读者一起重温这段历史,回顾钱学森走过的光辉历程,展现世界科学巨星的高风亮节。

1911年,钱学森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钱均夫,杭州人,早年就读于杭州求实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后留学日本、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忠厚善良,博学多才,谦躬自守,为钱学森营造了一个宁静求实的家庭氛围,开启了他们人生的智慧之窗。钱学森始终认定“我的第一位老师是父亲”。

3岁的钱学森随父母从上海迁居北京,先后就读于北京女子师大附小(北京实验二小)和北师大附小(北京市实验一小)。两所附小办学正规,师资力量雄厚,钱学森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当时的北京正值清王朝覆灭,动乱纷繁,人们崇尚权谋,鄙薄实务,社会环境恶化。钱学森有幸进入了北京师大附中这所得天独厚的有利人才培养的好学校,因为这里有一批不甘于祖国沉沦,矢志教育救国的忠诚爱国的知识分子。校长林砺儒是教育家,解放后曾担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几何教师傅仲孙是一位功底深厚的数学家,他的教学工作十分出色,他经常对学生讲:“我讲的道理是纯粹推理,这样推出的道理,不但教室里如此,全中国也如此,不仅全中国如此,全世界也如此,不仅地球上如此,到了火星上也还得如此!”钱学森对此记忆犹新。

科学家钱学森的事迹(精选篇4)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已困扰我好久了,直到我看了影片《钱学森》后,我终于明白了——活着就要“发光发热”!

原来我并不熟悉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观看了这个影片后,钱学森先生才真正走进了我的生活。我才了解到先生原来有这样一段往事:他曾被美国拘禁了5年,只因为钱学森先生知道了新中国的成立,想回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而他实在太有才华了。美国曾想用名利留住钱老——聘请钱学森先生为终身教授。而钱学森先生只想着回到自己祖国的怀抱,直到通过多方努力,先生才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组国。

“不管怎样,也要回到祖国,为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钱学森先生的事迹让我十分感动,一个人爱国竟到了如此地步。先生的行为启示了我:只要活着,就要自己的祖国人民服务,就要为祖国出力!

钱学森先生回国之后,更做出了革命性的创举,第一颗原子弹的升起是意味着我国的进步,沙漠中的巨响让全国人民为之一震……先生为我国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为我们中国的“导弹之父”!他不知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看到这里,我思潮起伏……

古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个愿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汉子;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一个精忠报国的将军;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陆游,一个心怀天下的诗人……如今,我们敬爱的钱学森先生,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金钱、地位、名誉,用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来报效祖国!

科学家钱学森的事迹(精选篇5)

钱学森和蒋英真挚相爱、至诚相待,一同去美国,又一同选择回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5年在美的软禁生活并没有消磨掉钱学森和蒋英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与蒋英共同演奏古典室内音乐,以排除寂寞与烦闷,走向钱学森夫妇情感的共鸣,它是一种力量,它代表了这对不屈的夫妇的一种意志,一种品格,他们从这音乐中领悟到的是一种发自心底的信心和动力。

40多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喜欢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录制下来,放给他听。如果有好的交响乐队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把这位科学家、“火箭迷”带到音乐艺术的海洋里。他们的结婚“信物”——黑色三角钢琴,在蒋英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与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这架三角钢琴也因此成为钱学森和蒋英历经风雨、沐浴幸福的见证。

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学森总能感到一种美好的赐予。于是,他呼吁: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

受到官场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当今中国一些原本做学问的人也向“裸官”们学习,将自己的亲属放在境外,这些人不可能有完满的家庭生活体验,也不可能有真诚的信仰,更不可能对国家和民族切实担当责任,这些因素共同的影响是“裸学者”是难以做好学问的。因此,每个真诚献身人民幸福事业的人,先要保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30329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