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历史大事件(合集)-ag凯发旗舰厅
春秋战国历史大事件(合集)
论述整个春秋战国,第一便想起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你是否在寻找“春秋战国历史大事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秋战国历史大事件
1、魏灭中山
魏灭中山之战发生于战国时代初期(前408年至前406年)期间,魏国攻灭中山国的一场战争。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魏军在顾(今河北定州)攻灭中山国的作战。经过三年作战,中山军力量消耗已尽。二十年,魏军终于攻克顾城,占领中山国全境。魏文侯随即命太子击镇守中山地,而封乐羊于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中山国亡。
2、三晋伐齐之战
三晋伐齐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初期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前後耗时2年,以三晋胜利而告终。是役齐康公被联军所俘虏,与三晋之君一起朝见周天子。齐康公并请求封三晋为诸侯。次年,九鼎声响,三晋成为了诸侯。
3、吴起变法
春秋中期后,晋国以“尽灭群公子”、“灭公族”等手段打击国君近亲势力、加强国君权力时,楚国才开始任用公子执政。公子执政初期,确实起到了强化王权的作用。但这实际是种落后任人唯亲的制度,其结果形成了王权旁落、大臣太重、封君太重的弊病。
战国初期,楚国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楚声王竟至为“盗”所杀。而此时北方三晋正在兴起,国力强大,对楚步步进逼,楚国处于十分困窘的境地。在楚国内忧外困之时,中原政治家吴起从魏国到楚国。楚悼王素闻吴起贤能,公元前382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吴起变法,从打击大贵族入手。
4、阴晋之战
阴晋之战是指公元前389年,秦军为夺取被魏占领的河西地区,而动用50万大军攻魏,而魏军在名将吴起率领下以在阴晋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5、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的事件。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绝祀,姜姓齐国完全为田氏齐国取代。
6、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7、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
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
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8、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9、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10、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春秋战国有多少国?
120多个诸侯国,其中有“春秋五霸”称号的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这五个国家的实力较强。战国初期大约有二十几个国家,到了战国中期只剩下七个国家,这七个主要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这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
春秋时期有大小国家120个,战国时期有11个,最终有7家齐楚燕韩赵魏秦。
春秋战国怎么分成几个国家?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其中被分为几个国家是因为东周王室后期衰微,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春秋时期一共有一百二十多个诸侯国,其中有“春秋五霸”称号的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这五个国家的实力较强,在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共有109个诸侯国。在这一百多个国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国家,例如齐国、晋国、楚国、秦国、鲁国、卫国、燕国、宋国等等。强大的国家都想成为霸主,这就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的局面,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战国七雄的七个国家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除了战国七雄之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鲁国等一些大国,还有郑国、卫国、费国等小国,但是他们的实力远远比不上战国七雄,最终这些国家都被七雄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