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凯发旗舰厅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刘伯温挖诸葛亮墓的趣闻-ag凯发旗舰厅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刘伯温想挖诸葛亮的墓,却不知诸葛亮早就料到了!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刘伯温挖诸葛亮墓的趣闻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刘伯温挖诸葛亮墓的趣闻:

  正史记载,刘伯温最后被朱元璋赐毒酒毒死,刘家也先后被抄家,再无后人,但故事也就在此刻划了一个休止符。但野史记载却往往比这个要精彩的多。相传刘伯温曾大言不惭,对诸葛亮很是不服,于是挖了他的坟。却不料诸葛亮早就预料到后世会有一个刘伯温来挖坟。

  诸葛亮当年才华横溢,功勋显著,名垂千史。而在元明交替之际,中国又出现了一位智慧超群的能人,这个人就是刘伯温,他深谋远虑,料事如神,帮助朱元璋杀了鞑子,打下了江山,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当时人们都说他是诸葛亮转世。而刘伯温自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博古通今,虽然跟诸葛亮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对其很是不服,觉得自己未卜先知的本领丝毫不在诸葛亮之下。

  刘伯温对诸葛亮不服,想挖了他的坟,却不知 诸葛亮早就料定文中有记载,诸葛亮在生前就已经预料到在他死后,会有谁人去祭奠他,又会有什么人去刨他的墓。刘伯温对他的随从说:我决定亲自去他的墓地看个究竟,看他是不是能预料到我的前往,如果应验的话,我就给他跪下磕一千个响头,如果没有,那么就证明他并不如我。左右听了都很惊讶,但也没有一个人敢多嘴。

  一天,刘伯温果真带着几个手下去了诸葛亮的墓地,刚上去就看到一个墓碑立在眼前,刘伯温看墓碑上的字“吾到无人到”,虽然心里承认这几字确实笔笔有利,苍劲锋芒,书法绝对不比王羲之等人差,但是不禁露出高傲的神色,觉得堂堂宰相也不过如此,有前眼却没有后珠,说完,就命令随从举起家伙,将墓碑击碎。随即传来一阵冷笑,是那伯温发言,人们向来称诸葛亮为天下第一能人,经我亲自鉴定,名不副实,以后这个天下第一能人的称号理应让我一个人取而代之。

  刘伯温对诸葛亮不服,想挖了他的坟,却不知 诸葛亮早就料定刘伯温心里那叫一个舒爽呀,双手向后一背,神情得意,往回走去,不料没走了几步,却被眼前的一块墓碑挡住了去路,刘伯温仔细打量了一番,却看到上面写着“只有伯温到”,刘伯温顿时惊慌失措,满脸羞愧,他赶紧行了大礼,诚心诚意地向孔明先生的墓碑磕了一千个响头。完了之后,整个人都感觉虚脱了,身软如泥,站不起来。就在他纳闷儿之际,看到碑下写了一行小字,示意他应该脱盔行礼,表示尊敬,吓得伯温满头大汗。从刚开始的盛气凌人到最后的虔诚下跪,说明了刘伯温对孔明先生的改观,不仅如此,在回去之后,他还专门设案焚香,行了拜师之礼。

  也是奇怪,在他扶手叩拜之后,看到桌子上有一碗凉水,就端起水来,只闻得一股扑鼻而来的清香,于是他一饮而尽,又看到床底下有一双靴子,做工精巧,于是穿上朝靴走了几圈,笑着说:“喝了师父的水,以后就要清廉端正,穿我师父的靴子,走的路子就要正。”出门抬头一看,只见迎面照着的大照壁上写着:沙丘遇凶灾。刘伯温立马预感到:这次出行恐怕情况不妙啊!顿时眼冒金花,面露苦色,哭笑不得。刘伯温心想:我一向是心比天高,胆子也很大,不料今天算是领教了孔明先生的料事如神。回头再看那两行大字,顿觉此次的灾难怕是躲不过了。于是又朝孔明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就出门而去了。

  刘伯温对诸葛亮不服,想挖了他的坟,却不知 诸葛亮早就料定他走出小道思考了一阵子,问手下:从这里到沙丘的路程有多远。听到属下的回复之后伯温又打断避开沙丘,绕道而行,那想的,躲得了初一,也躲不过十五,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在横穿一条河床的时候,东西两面有两个顽童在嬉戏打闹。东边是八卦阵,西面是长蛇阵,两面棍起棒落,刘伯温一听沙丘两字,顿时知道自己大限将至,立马让人停止了前行的步伐,他对左右说:“我师父诸葛神机妙算,我这次是逃不出沙丘了,但就算死,我也无怨无悔,这一生我居功自傲,为自己种下了祸根。但我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一定要告诫后人,不可坐井观天,要知道山外有山,犯错并不可怕,但是要知错能改……说完之后,便口吐鲜血,气绝而亡。随从们都失声痛哭,连夜雇人赶车,扶柩前行。刘伯温最后被风风光光地下葬了,而他的遗言也成为了后人广为流传的诗句。

  虽然我们无从断定野史的真实性,但他的记载也说明了古今的一个道理,居功自傲终不利于长期发展,而低调才是正确之路。

  关于刘伯温的趣闻:

  中国古代人物,最聪明的莫过于诸葛亮和刘伯温,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二人能掐会算,前推八百年,后算八百载。不过这两个人又有所不同,一个是刘备的军师,被刘备奉为上宾,后来做了丞相;一个是大明朝的开国元勋,帮助朱元璋做了很多事情。不过两个人的结局都很惨,诸葛亮死于北伐的五丈原;刘伯温却被皇帝朱元璋偷偷害死在老家。

  却说天下平定之后,目睹朱元璋穷凶极恶的杀害功臣,刘伯温决心隐退。告老回家,在青田县隐居。刘伯温很低调,当地县令想看看刘伯温的尊容,求见不得,便化装成老百姓。此时县令自我介绍说自己便是青田知县,慌得刘伯温赶紧站起,口称小民。然后请其速归。自此再也不见当地官员,恐怕给人留下扰民的坏名声。

  刘伯温如此低调,不过皇帝还是没放过他,这又是为什么?

  其一,刘伯温聪明。

  伯温先生料事如神,昔日朱元璋曾问刘伯温当时官员的大致概况:“杨宪具备当丞相的才能,却没有做丞相的气量。为相之人,须保持像水一样平静的心情,将义理作为权衡事情的标准,而不能搀杂自己的主观意见,杨宪就做不到。”太祖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回答:“他的气量比杨宪更狭窄。”太祖接着问胡惟庸,刘基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太祖于是说道“:我的丞相,确实只有先生你最合适了。”刘基谢绝说:“我太疾恶如仇了,又不耐烦处理繁杂事务,如果勉强承担这一重任,恐怕要辜负皇上委托。天下何患无才,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这几个人确实不适合担任丞相之职。”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因事获罪。皇帝是个猜忌心很重的人,如此如何不恼怒。

  其二,刘伯温敢于违抗朱元璋。

  朱元璋想杀死李善长,让刘伯温做屠夫,刘伯温谢绝。皇帝因事要责罚丞相李善长,刘基劝说道“:他虽有过错,不过功劳很大,威望颇高,能调和诸将。”皇帝说:“他三番两次想要加害于你,你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我想改任你为丞相。”刘基叩首说道“:这怎么行呢?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如用细木,房屋就会立即倒坍。”

  其三,刘伯温不是一般的读书人。

  此人性情刚强,嫉恶如仇,与羽扇纶巾的书生不同,此人“貌修伟,慨然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而且相貌虬髯,有点像梁山好汉,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权贵。

  史书记载,刘伯温是吃了胡惟庸送的药之后,病情加剧而死。许多人认为这是老朱借了胡惟庸的刀杀掉刘伯温的,不久之后,胡惟庸全家亦遭灭门之灾。当然朱元璋善于斩草除根,刘伯温的两个儿子也很优秀,不久也分别因为胡惟庸的案子牵连而死。可惜刘伯温为朱元璋立下那么大的功劳,却死的如此不明不白,而且殃及子孙,岂不让人心寒?

最新文章
1266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