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事迹5篇-ag凯发旗舰厅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事迹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事迹精选篇1
1926年3月12日,黄旭华出生于广东汕尾市红海湾区田调镇一个乡医之家,名曰“黄绍强”。
1938年,黄绍强和大哥赶往迁广东揭西山区的聿怀中学求学。初中肄业于汕头聿怀中学。
1940年夏,战事吃紧,黄绍强已无法坚持在聿怀的学习,意欲追随大哥去广西桂林中学读书,北上梅州,因错过考期前行受阻。
1941年夏初,黄绍强经兴宁、越韶关、奔坪石、掠湘南,经过整整两个月终于在8月初抵达桂林,并顺利通过桂林中学的入学考试,并改名“黄旭华”,取自“旭日荣华”。
1944年,黄旭华几经辗转到了重庆,进入国民政府为流亡学生开办的大学特设先修班。后被保送到中央大学航空系,接着又以第一名考上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
1945年,黄旭华被保送到中央大学航空系,接着又以第一名考上国立交通大学。
1949年,黄旭华毕业于交通大学造船系,成为中共预备党员。7月,黄旭华被选派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先后在上海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招商局(海运局)工作。
1952年秋,黄旭华被调往港务局担任团委书记。
1954年,黄旭华被调到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选送参加苏联援助中国的几型舰船的转让制造和仿制工作。
1956年,黄旭华与同事李世英结婚。
1958年,黄旭华调到北京海军,任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
1961年11月,黄旭华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〇九研究室副总工程师。
1965年,研究所组建,黄旭华任副总工程师。
1966年,黄旭华和一批技术人员进驻辽宁的荒岛葫芦岛。
1970年,黄旭华主持设计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1983年,黄旭华被任命为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1988年,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此后致力于为核潜艇的研制献计献策,促进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作为核潜艇技术领域的带头人,黄旭华率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重点型号研制,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船舶设计大师两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两位、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1位、型号总设计师7位、型号副总设计师30余位。
1994年,黄旭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黄旭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全国道德模范”“潮汕星河成就奖”等多项荣誉。12月8日,黄旭华捐给母校白沙中学和白沙小学各10万元港币,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12月21日,黄旭华从自己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金中拿出20万元港币捐赠给中船重工719所离退休及社区管理办公室,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离退休职工。
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事迹精选篇2
黄旭华,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在某次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作为总设计师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一、黄旭华院士个人经历 黄旭华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同时收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和x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通知。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选择了造船。新中国成立初期,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核威慑。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执行任务前,黄旭华于 1957 年元旦回到阔别许久的老家。63 岁的母亲再三嘱咐道:“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但是,此后 30 年时间,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1986 年底,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再次回到x老家,见到 93 岁的老母。他眼含泪花说:“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直到1987 年,母亲收到他寄来的一本《文汇月刊》,看到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有“他的爱人李世英”等字眼,黄旭华的 9 个兄
弟姊妹及家人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质。与对家人隐姓埋名相比,黄旭华的爱人李世英承担了更大压力。忙时,黄旭华一年中有 10 个月不在家。结婚 8 年后结束两地分居,李世英才知道丈夫是做什么的。
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事迹精选篇3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 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感动我的不止黄院士一人,也不止组委会评选出的十人。还有一部分人,也和他们十人一样,坚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献举在头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道义担在肩上,把艰辛咬在嘴上;把聪明、智慧、仁心、善良,紧紧地捆在身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们,都是共和国真正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国人的榜样!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我还是喜欢隐姓埋名每天上班
“我还是喜欢隐姓埋名每天上班”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1959年,苏联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毛泽东听后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当时,核潜艇长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手头只有一位外交官从国外带回的一个核潜艇模型。这个玩具模型被专家们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10多个顶级难题,逐渐让中国的核潜艇出现了丝丝“轮廓”。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88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事迹精选篇4
黄旭华出生于1924年,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受此影响,黄旭华原本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医生。然而,突如其来的“七七事变”使得他的志向转变。
在黄旭华看到日本敌机在中国的领空肆意盘旋、狂轰滥炸时,他果断地弃医从工,选择了能帮助中国提升国防实力的工科专业。在新的志向的指引下,黄旭华顺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的造船系。在此期间,他成为了一名地下党员,一边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奋斗,一边学习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1953年,已开始从事船舶设计制造工作的黄旭华,被派往德国和苏联进行学习和考察。在那里,黄旭华见识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舶制造技术,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与其他先进国家的差距。回国后,黄旭华被安排了仿制苏联潜艇的工作。
____结束后,中国虽然暂时站稳了脚跟,但战场上暴露出的我国尖端武器几乎为零、国防力量薄弱等问题还有待解决。原本,我们寄希望于苏联,希望向苏联学习技术。但苏联却一口回绝,认为凭借当时中国的实力想要造核潜艇是白日做梦、异想天开。后来,苏联又撤走了全部援华专家。这件事使我们终于明白:靠人不如靠自己。
就这样,有着仿制潜艇经验的黄旭华,成为了研制核潜艇事业的一份子。虽然都是潜艇,但是常规潜艇和核潜艇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就算是经验丰富的黄旭华,在研制核潜艇面前,也近乎一张白纸。
三十年,隐姓埋名
1958年,我国研制核潜艇的“09”工程正式成立。研发队伍中,除了34岁刚刚结婚的黄旭华,其余都是20出头的青年大学生。此后的三十年,黄旭华等人一心扑在了核潜艇事业上,过上了隐姓埋名的艰难生活。
研发核潜艇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所有参与这项工作的人,不能也不会向其他人透露半分信息。整整三十年,黄旭华从未回过老家,他的心中记挂自己的双亲,记挂自己的妻女,却只能通过写信交流。
在给父母妻女的信中,黄旭华对于自己的工作信息都是闭口不谈。后来,黄旭华没能为自己的父亲奔丧,母亲对他寒了心,他却没有为自己争辩。
一直到1987年,黄旭华已经完成大部分工作,进入到了“身份脱敏”阶段,他才把关于自己的报道寄回了家。报道中虽然没有透露出黄旭华的关键信息,但老母亲还是从只言片语中明白了,原来儿子30年在外不是不孝,而是在为国家的核潜艇事业做贡献。
1988年,黄旭华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家乡,虽乡音无改,但鬓毛已衰。
核潜艇制造过程中的坎坷
如今,中国的国防实力强大了,曾经这段不为人知的的历史也终于被解密。通过各种资料记载和黄旭华的回忆,我们终于了解到这段历史背后的坎坷。
起初,黄旭华等人接到任命时,对于如何制造核潜艇是一筹莫展,但他们还是积极地搜寻各种资料,主动地加班加点,每个人都充满干劲。
没有资料,那就掘地三尺,把所有能找到的资料拼接在一起,画出一张又一张草图;没有计算机,那就用最传统的算盘和计算尺,人工计算和检验;没有样板,那就把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的玩具模型拆开,反复研究;没有高级的测量器材,那就用“过磅秤”的土方法,愣是把艇体重心和重量的关系给“秤”了出来。
可以说,在第一艘核潜艇的制造过程中,黄旭华等人遇到了无数的技术难题,但他们都凭借着沉着与坚持一一化解了。
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事迹精选篇5
核潜艇
无中生有
参研人员只参加过苏制常规潜艇的仿制工作,至于核潜艇是什么样的,谁都没见过。没有90厘米厚钢材的加工设备,潜艇专用的特殊钢板的研制工作也没有开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才使解决了核动力问题,“09工程”才取得了进展。
攻克难关
黄旭华带领设计人员搞出了比常规流线型潜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同时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国外的技术封锁加大的研发的困难程度。某国为加强导弹发射时艇身的稳定性,专门设计了一节舱来安放一个重达65吨的大陀螺,水下空间异常珍贵,占用了潜艇的黄金空间。经过反复计算、分析、研究,通过调整核潜艇内设备布局,黄旭华团队解决了65吨大陀螺的问题,为潜艇节省了空间,而且摇摆角,纵倾角、偏航角、升沉都接近于零。
交付使用
从1970年到1981年,中国陆续实现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74年8月1日(建军节)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1988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又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报复力量的国家。
深潜实验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水下300米,水下300米时,核潜艇的艇壳每平方厘米要承受30公斤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