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5篇)-ag凯发旗舰厅
推荐文章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5篇)
“感动中国”已经走到2023年了,在各种电视、网络节目竞相涌现的今天,它依然能葆有自己的光芒、拥有广泛的关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5篇),欢迎大家分享。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篇1】
廖俊波,男,汉族,1968年8月出生,福建浦城人,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曾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
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在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
面对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的政和县,廖俊波不打退堂鼓,不当太平官,把担当放在首位,率领全县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奋、实干、严谨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画卷,成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
20__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49岁。20__年6月6日,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日,中宣部追授廖俊波\"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廖俊波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廖俊波把“肝胆干事、干净做人”作为座右铭。只要“朋友关系”、不要“利益关系”,是他做人和交友的原则。他到武夷新区任职后公开表态:“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你们要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生活中,他始终廉洁自守,加班熬夜是常态,却从不给自己开小灶。他十分注重家风家教,爱人工作27年,至今仍然在教学第一线。一家人都住在普通居民楼里,家中装修简朴、陈设简单。同事朋友们都说,他浑身阳光、清澈透亮,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篇2】
程不时是新中国航空事业的见证者,他参与了新中国第一批飞机工厂及航空发动机工厂的建厂设计,后担任中国设计的第一架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的总体设计及副总设计师。
70年代的工作、生活条件是极其艰苦的,但程不时和同事们所运用的方法和技术,在当时也是世界一流的。他和他的同时代人,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当时中国的民用航空器的研制水平,接近了世界航空巨头美、苏、欧洲的高度,填补了中国大型客机研制的空白。虽然“运-10”项目中途下马,但在20年之后,“运-10”的科研成果成为中国自主研发商用大飞机的基础。
20__年,中国商用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在欢呼庆祝的人群中,人们看到87岁的程不时泪湿双眼。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10”飞机立项到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之梦穿越了47个春秋,作为“运-10”和c919飞机的设计师,程不时亲历了这一梦想艰辛的历程。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篇3】
【颁奖词】秋兰为佩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事迹】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__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__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篇4】
1996年,刘伯明在北戴河疗养时,听说要招航天员,当时对航天员也不太了解,但参加体检心里很激动,因为“能当上飞行员就很神圣了,当宇航员,那是什么感觉”!
“当时只知道加加林和阿姆斯特朗。阿姆斯特朗的一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我读高中的时候,当时写作文我就用过那句话:‘对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首先我对阿姆斯特朗这种精神特别佩服,他把这件事定位在全人类的事业上,当时这句话给我启发很大。后来对载人航天陆陆续续了解了一些,尤其是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给我的印象很深。通过这几次事件,我对载人航天比较了解了,而且认为这件事特别适合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去执行。”
神六任务地面陪同
神六任务中,刘伯明入选了梯队。虽然最终没能上天,但他和战友们一直在地面值班,陪同在天上飞行的费俊龙和聂海胜。
2005年10月12日深夜,太空中的聂海胜即将迎来自己41岁生日时,刘伯明从摄像机画面里看到聂海胜的面部有些红——“感觉如何?”
聂海胜回答:“很好。这么晚了,还不睡啊?”
刘伯明说:“你都不睡,我能睡吗?”
回忆起这一幕时,刘伯明开心地笑了。在他看来,从神五到神七的每一次飞行任务,都是14名航天员共同完成的。
刘伯明是航天员中英语最好的一个,但他当年中考时的英语成绩却是零分。
他初三时的语文老师张述和说,刘伯明就读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只开半年,也没有正规的英语老师。但,即使在一门课零分的情况下,刘伯明还是考入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并从此在英语学习上格外下功夫。
“他连走路、干活时,都在背单词。”父亲说。
刘伯明和妻子张瑶都爱好体育,是铁杆球迷,喜欢多种体育项目。凡是有世界级比赛,不管是晚上什么时间,两人都会爬起来观战。刘伯明经常没有时间,张瑶就代饱眼福,回来再将精彩片断讲给刘伯明听,而刘伯明也像听评书似的陶醉在一旁。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篇5】
20__年11月,谢海华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谢海华与妻子结婚30载,撑起妻子病痛的人生,以爱之名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9年前,23岁的湖南农民谢芳与入室盗窃歹徒搏斗,身中9刀,落下残疾。刚刚从部队复员回家的谢海华,经人介绍与谢芳订婚。面对谢芳日益严重的后遗症,谢海华仍选择了与她结婚。近28年来,谢海华一直悉心照顾妻子,每天早上6时准时起床做饭,帮妻子穿衣服、洗漱,端屎把尿,一日三餐把饭菜送到床头喂她吃……这些事,谢海华一做就是29年。对于谢芳来说,谢海华就是她的手和脚,“没有他,我活不到今天。”
1988年10月,谢海华与谢芳完婚。没多久,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不幸的是,谢芳的身体每况愈下,手脚韧带和肌肉开始不断萎缩,不久便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卧病在床,儿子嗷嗷待哺,家庭重担都落在谢海华一个人身上。谢海华认真学做家务活,洗衣、打扫、炒菜、熬药,帮妻子梳洗按摩、端屎把尿,抚养教育儿子……这些事,谢海华一做就是29年。
为了照顾妻子、孩子,谢海华不敢远行,只能守着家里的田地勉强维持生活。为给妻子凑钱治病,谢海华变卖粮食,拉下脸面向亲朋好友挨家借钱,平时只吃辣椒和青菜,若没有客人来,一年都吃不上几块肉。为了治好谢芳的病,谢海华找来一辆独轮土车,推着妻子四处求医,中西医看了个遍,病情却丝毫未见好转。谢芳有时会灰心泄气,不忍拖累谢海华,谢海华总是给予妻子最灿烂的笑容,鼓励她、开导她。
20__年,谢芳面临子宫和卵巢切除手术,她要求放弃治疗。谢海华抱着妻子,一句一句地安慰道:“一切都会好的,我会一直陪着你,我们都要坚持下去,坚持才有希望。”在丈夫的鼓励下,谢芳继续治疗。
谢海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替妻子优先考虑。为了让妻子住得舒服,他把家里的茅草土砖屋改建成简单的毛坯房,后又建起了厨房和杂屋。
苦的时候,谢海华也躲在被子里哭过,但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谢芳感激地对丈夫说:“我勇敢了一次,你却勇敢了一生!”
20__年11月,谢芳夫妇在政府安排下入住了敬老院。谢海华也在敬老院当起了保安,家庭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观。抱着感恩的心,谢海华利用当兵时学会的理发手艺,免费为敬老院老人理发,还热心地做一些水暖、电工、勤杂、园艺等杂务。